11月8日,我们迎来了第25个中国记者节。
这一年,我们紧跟州委、州政府的步伐,创新求进,努力讲好延边故事。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工作中,深思深察的延边晨报记者,以“小切口”做好全媒体深度融合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说:“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我们,双脚走四方,两眼观天下,脑中有所思,挥笔力千钧。
我们努力践行“四力”,日夜奔波,哪里有新闻发生,哪里就有我们向前冲的身影。从重大新闻事件到平凡生活的细节,从田间地头到百姓家中,我们始终坚信,每一条新闻背后都承载着公众的关注与期待。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无论严寒酷暑,还是风雨交加,都坚定地走在新闻的最前线。采访本、照相机、摄像机、无人机……是我们见证时代变迁的利器,也是我们关心人间冷暖的桥梁,我们用文字记录着时代的美好,用镜头讲述着民众的期盼,用真诚传达着温馨的情感,用行动诠释着新闻人的初心与使命,新闻工作者,在新时代有最耀眼的风采。
一次难忘的采访
2024年,让我最难忘的当属为养殖户王先生解决300余头猪时常“断粮”难题的采访经历。这次采访激励我继续坚守在新闻的岗位上,用笔和镜头为更多的人传递希望与力量。
7月31日上午,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光石村搞养殖的王先生拨打了本报热线,反映自5月初以来,因大型作业车辆频繁经过,白石三队的1000余米村路被严重破坏,给他的养殖事业带来了极大困扰。
接到热线派单后,我和摄影记者徐大东立即前往现场。踏上那条村道,眼前的景象让我们吃了一惊:正值三伏天,这条路依然泥泞不堪,大大小小的水坑和被轮胎压过的沟壑随处可见。“你们还是坐我的厢货吧,私家车根本走不了这条路。”我们坐上了王先生运送饲料的货车。随着车辆前行,泥泞的情况越发严重,最初还是一些浑浊的小水坑,越往前越像一片“泥海”,一路摇摇晃晃、起起伏伏。
王先生告诉我们,他在白石四队养殖跑山猪近20年,这条路是送饲料的必经之路,自从路被轧坏后,每逢下雨或路面没干透,车就上不去了。他的养殖场内有300余头跑山猪和百余只跑山鸡,如今道路被破坏,饲料车无法正常通行,给养殖场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半路上,王先生的货车陷进泥坑中无法驶出。他找邻居、村支书、轧坏道路的工程负责人求助,最快也要让他等到下午。没办法,王先生去邻居家借了拖拉机,将困住的车拉了出来。徐大东踏进泥泞中,将镜头对准王先生那无奈的脸庞和深陷泥坑的车辆,专注地捕捉着每一个细节,即使泥水溅到了身上也浑然不觉。
我在现场联系了村支书和轧坏道路的工程队的负责人,反映了养殖户当前的困境,询问了各方的解决办法,回到单位后以客观立场,从记者实地体验、求助者讲述、村干部解答、工程队拒绝答复等角度撰写了采访的整个过程。该稿件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整体的道路状况有望在2025年得到改善。
一个保持“好奇心+激情”的好习惯
2024年,是我进入新闻行业的第17个年头。跑过社会突发新闻,在风雨里抗过台风、洪水,也在重大主题报道现场发回过一线报道。从“职场小白”到一名新闻战线上的“老兵”,我始终相信,只要怀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创作激情,无论参与何种采访,都能撰写出好的新闻。
今年8月底,龙井市人民法院给我发来一条简单的线索,一名执行干警利用午休时间去打针,无意间发现了一名“失联”的被执行人。于是,干警拔了针头一路尾随,“引蛇出洞”,成功执结案件。我凭借着多年培养起来的新闻敏感性,认为这个内容大有文章可做。随后,我联系了法院工作人员,希望了解整起事件发生的过程。事情果然如我所料,执结过程十分曲折,干警与被执行人斗智斗勇,还牵出了一起“案中案”,第一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竟然成为另一起案件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顺水推舟,“一箭双雕”执结了两起案件。我只能说:“现实远比小说更精彩!”采访结束后,我立即着手撰写稿件,将执法者的执着与违法者的狡诈通过文字一一展现出来,用事实描绘出执行干警忠于职守、履职尽责的形象,让读者心生敬意。
无独有偶,仍是法院的一条信息。6月份,邮箱里收到了一条“听档讲史 为法守卷”的信息,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该院从纸质诉讼档案到电子诉讼档案的发展。当时,我只觉得写作手法特别新颖,但没有找到适合的报道契机,所以只能将其暂时“存储”,静待时机。9月底,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单位决定推出系列报道,可以从行业发展角度展现75年来的变化。“看,这不是让我等到了吗?”我立即翻出材料联系了采访对象,报题、采访、撰写,一气呵成,好不痛快。
从业十七载,好奇心驱使我挖掘感兴趣的选题,激情则让我用心完成新闻的采写,“好奇心+激情”最终会让新闻作品变得有滋有味、闪闪发光。
一场“全能型”的历练
在全媒体时代,每名记者都是“全能型”,不仅要会撰写文章,还要会拍摄照片和视频,甚至制作视频!5月17日至19日,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长春举行,作为本报派遣到场的唯一一名记者,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现场,我州布置了一个600平方米的展位,受邀的3家出版社每天都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书香延边”在本届图书博览会上大放异彩。为了做好充分的报道,启程前,我仔细阅读了主办方提供的相关资料,精心梳理出采访的核心要点。然而,抵达现场后,我发现实际情况与预期存在显著差异。因为这不只是一场图书博览会,延边出版社不仅带来了千余种图书和期刊,还巧妙地融合了AI数字人、元宇宙等前沿数字技术,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阅读”体验。此外,现场特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琳琅满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其中“朝鲜族公主”旅拍活动更是引人注目,不少长春市民身着朝鲜族传统服饰,积极参与其中,拍照留念。
作为记者,我深知这些独特元素构成了图书博览会的亮点,绝不能错过。时间紧、任务重,我迅速重新整理了采访重点和计划,根据日程安排,优先拍摄重点活动,并在间隙时段深入采访这些亮点。现场工作人员很忙,每一处的负责人又不尽相同,我要从他们点滴的介绍中,整理出相关的内容,还要随时抓拍市民体验的照片,拍摄横版视频和竖版视频,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博览会的氛围与活动的精髓。
采访与拍摄仅是工作的初始阶段,作为记者,我还需在当天完成稿件的撰写。因此,环境嘈杂的现场成为临时工作场所,我必须要集中精力争分夺秒地完成撰写任务。就这样,两天内我完成了5篇图文并茂的稿件,拍摄并编辑了5条横版视频、2条竖版视频。这些文字和画面,通过新媒体平台和报纸版面,向广大读者展示了“书香延边”在博览会上的精彩瞬间,也让我得到了一次全方位的锻炼。
一次交流带来的心灵触动
作为一名记者,我经历过许多采访。今年与汪清县新民街道东振社区朝鲜族居民崔海顺的一次交流,令我终生难忘。她讲述了自己32年来照顾行动不便的汉族邻居的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真挚的邻里情和民族团结的力量。
今年5月份,当我踏进崔海顺的家中,一股温馨又朴实的气息扑面而来。崔海顺面容温和,神情坚定。她拿出一张张老照片,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39年前。
1985年,崔海顺一家搬到了东振社区辖区人造板厂区宿舍一条胡同里的平房。热心的她很快与邻居王淑艳阿姨熟识。王淑艳在婚后患上骨结核,久治不愈,最终瘫痪,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夫妻俩的身体都不好,没有子女,日常的家务成了大难题。崔海顺了解情况后,决定扛起照顾王淑艳的担子。她一边照顾自己家,一边如同女儿一样照顾王淑艳。她与王淑艳约定,有事就敲墙。不管什么时间,听到墙上传来王淑艳的敲击声,她立即过去为其端水喂药、按摩捶背、解决困难。时间如梭,32年时光飞逝,两家人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变成亲人。2017年,王淑艳在崔海顺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没有血缘但有感情啊,我们已经像母女一样了,我得照顾她,善始善终。”在采访的过程中,崔海顺轻描淡写地讲述着过往的经历,我被深深触动了。她的无私奉献,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更让我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的理解。崔海顺用32年的付出,诠释了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份情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王淑艳前行的道路。人生能有几个32年?崔海顺却将这最美好的时光,无私地奉献给了邻居。
采访结束时,我再次浏览了王淑艳依偎在崔海顺怀中的照片,画面如此温暖、如此美好。这次特别的采访,让我看到了民族团结之花的绚丽绽放,看到了民族情的真挚动人。它将激励着我去挖掘和传递更多正能量和感人的故事。
来源:延边晨报
初审:金松延
复审:任雪枫
终审:陈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