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冬日乡村致富曲——珲春市推进棚膜经济发展走笔

时间:2024-12-26 来源:珲春融媒

奏响冬日乡村致富曲

——珲春市推进棚膜经济发展走笔

寒冬时节,在珲春的田野上一座座温室大棚里暖意融融、生机盎然,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纵横铺陈。
近年来,珲春市坚持保障“菜篮子”稳产保供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导向,鼓励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棚膜经济,引领农民种植有机蔬菜和反季水果,推动特色农业由“果蔬两旺”向“四季丰收”转变,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搭上“致富快车”。
日前,记者走进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华瑞参业棚区的蔬菜大棚,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一垄垄翠绿的油菜、小白菜、苦苣等新鲜蔬菜生长旺盛,种植户正忙着采摘、打包、搬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棚区负责人金立新告诉记者,这几年,东岗子村的大棚蔬菜供不应求,不仅吸引了很多客商上门收购,不少市民和游客还会前来采摘选购。目前,基地共有大棚174栋,种植了油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辣椒、白菜等10余种蔬菜,吸纳周边劳动力300余人,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多年来,村里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全村共有大棚种植户80余户,种植了草莓、柿子、西瓜、香瓜和各种蔬菜。”东岗子村党支部书记关利华告诉记者,为确保棚膜经济健康发展,东岗子村在宣传力度、销售渠道、政策扶持上持续发力,积极引导种植户栽种高产高效品种,切实增加收益,并积极培育典型户、典型村,总结成功经验,通过示范引导,不断增强村民发展棚膜经济的信心。
为破解全市“果盘子”产品供给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近年来,珲春市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支撑,激发农民发展棚膜水果产业的积极性,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英安镇双新村依托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等优势,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加速推进棚膜经济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在丰富市民“果盘子”的同时,也为果农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日前,记者走进珲春市英安镇双新村精品采摘园,一栋栋排列整齐的现代化大棚映入眼帘。双新村党支部书记金明龙告诉记者,采摘园有大樱桃种植棚区、葡萄种植棚区、草莓种植棚区等棚区,近两年,通过选用高标准温室、引进新技术等举措,实现了“一年四季有果蔬”。村里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每到水果采摘期,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采摘、尝鲜。
“采摘园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路。”金明龙说,依托棚膜经济,村里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经营模式由“种植-市场-消费者”向“种植-消费者”转变,实现利益最大化。如今,棚膜经济已成为双新村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村民们通过发展棚膜经济,圆了增收致富梦。
东岗子村和双新村是珲春市发展棚膜经济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珲春市以繁荣农村、优化结构、富裕农民为目标,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潜力,创新举措,加速推进棚膜经济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同时,以标准化生产和集约经营为突破点,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既注重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又注重改进标准、提升质量,在三家子满族乡、英安镇、板石镇等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优质蔬菜、反季节蔬菜、特色山野菜、瓜果和食用菌等高效产品,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技术保障力度,使棚膜经济在种植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推动全市棚膜经济蓬勃发展。
未来,珲春市将继续以品牌强农战略为引领,努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棚膜经济走上以品牌化为牵引、以产业化为组织、以基地为依托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初审:金松延
复审:孙   琳
终审:陈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