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虽未到,但延边博物馆里年味儿已浓。
1月14日下午,一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阳山道》短箫演奏,拉开了“博物馆里过大年、多彩非遗贺新春”活动的序幕。紧接着,短箫演奏《密阳阿里郎》、两种不同唱法的民谣《阿里郎》《江原道阿里郎》精彩亮相,伽倻琴演奏《嗡嘿呀》《柳树江边》悠扬婉转,表达着欢乐喜庆氛围……
这场由延边博物馆与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共同打造的民族文化艺术赏析活动,小而精、简却美。朱贵花、金顺姬、金英三位非遗传承人同台献艺,将省级非遗项目朝鲜族短箫和国家级非遗项目阿里郎、伽倻琴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一方天地里尽情绽放。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有的干脆席地而坐、与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接触,有的在高楼层占据有利地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
参加京吉两地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的北京市青少年交流团在延边博物馆参观时,“偶遇”这场“意外之喜”,孩子们瞬间变成了热情高涨的乐迷和民族文化迷,纷纷现场“追星”。
“有对伽倻琴感兴趣的观众朋友,可以上来体验体验……”省级非遗传承人金英话音未落,彭易桓小朋友早已将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冲上前去“学艺”。在金英的一番指导下,彭易桓很快掌握了要领,用伽倻琴弹奏出“哆、来、咪、发、唆、拉、西”,高兴得手舞足蹈、合不拢嘴。
“孩子一直对朝鲜族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没想到,我们刚来这里就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演出,能够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元、悠久和厚重,真是过足了瘾!”来自北京的康健女士和儿子达弘奕在倾听美妙的音乐后,意犹未尽。
活动现场高潮迭起、反响热烈,线上直播热度不断攀升。“太好听了!”“演员老师好有亲和力”“延边真是人才济济”“宣传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延边博物馆真棒”…… “延边博物馆”抖音直播间里,留言不断、好评如潮,“点赞”“比心”“鼓掌”的表情包飘满屏幕。延边博物馆讲解员金红艳介绍说,当日现场观众达300余人,直播间观看人数超过2500人。
春节假期怎么过?
“来博物馆过大年,在浓浓的文化气息中感受别样年味儿!”金红艳说,为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增强观众体验感,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延边博物馆不断加大文化产品供给,大力创新活动形式,在元旦至元宵节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及广大市民和游客看沉浸式演出、多维度体验文化,深入了解延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其中,在“博物馆品非遗——我是非遗传承人”活动中,延边博物馆将与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延边群众艺术馆、延边歌舞团等单位及非遗传承人合作,于每周二开展演艺类和手工技艺类活动。目前,已完成“满族艾条制作技艺”和“伽倻琴、阿里郎、短箫赏析”两期活动,还将举办“朝鲜族糯米人手工技艺”“满族剪纸”“岩彩石画艺术”“民族歌舞展演”和民俗游戏“掷骰”体验猜灯谜、做花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七彩课堂快乐多”活动中,延边博物馆将开展参观、游戏互动、小课堂、手工体验等教育活动,并提前在延边博物馆公众号发布课程预告,市民可通过公众号报名。
寒假期间,延边博物馆每个开馆日都有“体验+活动”内容,游客可在“新年打卡心愿墙”留言、拍照,可制作“龙虎石刻”“唐渤海莲花纹瓦当”“金代大定通宝铜钱币”拓印,还可参与体验拓印纳福、拓印红包、剪窗花等活动,带走自己亲手制作的福字、红包和窗花,把“福”带回家。
形式多样、新意满满、诚意十足。在延边博物馆里过大年,让历史与现代辉映、传统与创新共生,让“中国年”更有“文化味”,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土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变得活色生香,更让延边大地因绚烂多彩的文化焕发出源源不竭的新生机。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葛威/文 沈燕/图)
来源:延边日报
初审:金松延
复审:杨平
终审:陈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