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是一片纪录片创作的沃土。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底蕴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无尽的灵感和素材。细数盘点,《发现龙潭山》《鸟叔——任建国的故事》《发现长春》《松花江》《过年》《东北抗联》等吉版纪录片闪耀荧屏、获奖无数。这些作品富于艺术价值和人文气息,每一个画面、每一段故事都蕴含着吉林独特的韵味和内涵,都是展示吉林文化形象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名片。
从本周起,公众号正式推出“吉版纪录片”栏目,集中推介代表剧目,以此致敬经典、激励当下。栏目于周六晚8点推出,今天推出第3期——《与大师为邻》。
吉版纪录片
长春市东中华路是市区内一处闹中取静的好去处。上世纪30年代,长春的城市规划就有“宽马路、四排树、圆广场、小别墅”的特色。“小别墅”就指这片区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这里成为了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的教工宿舍。1951年,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一批工业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东北地区作为工业重镇,是调整和充实的重点。当时一批知名学者从祖国四面八方赶赴春城,援建东北人民大学,在东中华路度过了一段如歌岁月。
本期推荐的节目是长春建城220周年献礼作品——纪录片《与大师为邻》。由长春广播电视台《发现长春》栏目组制作推出,共分上下两集,分别是《群贤毕至》和《筚路蓝缕》,讲述的就是那段群英荟萃的春城“流金岁月”。上世纪80至90年代之间,蔡馏声、余瑞黄、王湘浩、吴式枢、朱光亚等先生们相继离世。1996年,老校长匡亚明因病去世,96岁的好友金景芳惊闻噩耗,写下挽联:是老革命,早岁与恽代英邓中夏相交,九死一生,恨未睹中国腾飞之二十一世纪;亦大学者,终生共马列书孔孟文为伴,朝乾夕惕,已预见丛书耀眼百五十余篇。等到2020年拍摄时,大师们均已远去,因此影片整体以朋友、家人、学生口述和访谈的形式表达呈现。“山高高,路漫漫。大师远行,行未远。”故事娓娓道来的时候,东中华路上的大师们谈笑依稀、神采依旧、风骨长存。
初审:金松延
复审:金鑫
终审:陈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