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备耕忙 不负好春光
——珲春市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工作
记者 杨文奇
春分过后,农事渐起。当下,珲春市各地紧紧抓住农时,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工作,育苗、采购农资、检修农机等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幅“人勤春来早、边城备耕忙”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珲春市森林山农业有限公司作为从事有机大米生产的农业企业,其生产的有机大米,远销浙江等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日前,记者在位于哈达门乡明新村的珲春市森林山农业有限公司看到,三个由水稻壳堆成的圆锥形谷堆整齐地摆放在场院上,工作人员不时用铁锹翻动着稻壳。“这是从日本引进的一种通过将水稻壳碳化,制作有机肥的新方法。今年,我们首次开展此类有机肥的制作工作,并计划选取半亩大田进行实验。”公司负责人崔元浩告诉记者,由于温度控制得当,水稻壳处理后的黑色物质可更好地保留稻壳中的养分,是天然的杀菌剂、杀虫剂和钾肥,将其与土壤混合后,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在珲春市森林山农业有限公司的库房内,种子化肥码放整齐。崔元浩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计划种植30公顷有机水稻。目前,30吨有机化肥已全部到户,计划4月7日进行水稻育种。这两天,珲春市谷粒香富硒米业有限公司在全市农业企业中率先开始了育苗工作。企业以“稻花香”大米的产、供、销为主,从种植、深加工到销售,实现了一体化经营,确保大米品质。记者在珲春谷粒香富硒米业有限公司的育苗大棚看到,农民们在“自走式水稻秧盘播种机”上熟练地摆放育秧盘、添加营养土和稻种,随着机器的哒哒声,完成了装土、配水、撒种等工序的秧盘被传输带“送”到平整后的水稻苗床土地上。公司负责人张百发告诉记者:“为抢抓中秋期间新米消费市场,我们通过早育苗的策略,实现大米错峰上市。我们将水稻育苗时间提前了15天左右,完成水稻育苗后,再经过浇水、盖膜等过程,便会长出嫩绿的稻苗,预计5月初就能下田插秧了。”走进位于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的春艳种植专业农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排列的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农机手们正在对各类农机进行检修,对每个零部件进行逐一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对发现的磨损或损坏部件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确保农机具以最佳状态投入春耕生产。“我们于3月1日起对春耕设备进行检修,现已全面完成检修工作。今年,农场计划播种水稻400公顷,目前农机设备已准备就绪,春耕生产可按时启动。”春艳种植专业农场负责人刘春艳说。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加强农技培训对于农民来说是头等大事。日前,春艳种植专业农场内人头攒动,一堂“接地气”的农业技术培训课让村民们收获满满。课堂上,刘春艳向学员们传授了优质水稻品种的选育、科学化种植管理等技术,并围绕品牌创建、线上销售、物流配送等内容进行了细致讲解,向村民传递产业发展“秘钥”。珲春市农技总站站长丁增伟告诉记者,农时不等人,为指导农民做好春耕备耕,市农机站按照农民需求配备精干师资力量,组织农业技术专家走进乡镇、涉农街道进行实地培训,现场答疑解惑,让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入脑入心,并引导农民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实训基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记者在珲春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珲春市预计播种粮食作物面积51万亩。其中,玉米计划播种27.4万亩,水稻计划播种12.7万亩,大豆计划播种10.6万亩,其他粮食作物0.3万亩。政策有保障、科技多赋能、农资供应足。尽管珲春大地尚未完全苏醒,但希望的种子即将播撒在田间地头。初审:金松延
复审:孙 琳
终审:陈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