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野生动物的“诗与远方”
记者 杨叶
立夏时节,几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穿梭在珲春广袤的山林间,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野生动物。他们就是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志愿者杨圣学、沈傅冕和赵祥平。
2024年8月,怀揣着对边疆的向往和对志愿服务的热忱,杨圣学加入了吉林省西部计划卫国戍边项目。他和沈傅冕、赵祥平被分配到了珲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从此开启了一段别样的青春之旅。
当得知要经常在山里巡护,且有机会邂逅野生动物时,杨圣学、沈傅冕、赵祥平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们满心都是期待与憧憬,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林间精灵亲密互动的画面。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他们上了一课。第一次巡护时,一只野猪突然出现在路口。走在最前面的杨圣学瞬间被吓住,大脑一片空白,身体也僵在了原地,动弹不得。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至今仍让他心有余悸。但也正是这次经历,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巡护工作的危险与挑战,更加坚定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决心。
此后,每周两次的巡护成了他们的固定行程。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寒风凛冽,他们都准时出发,深入山林。每次巡护大约两个小时,路程超过五公里。长时间的行走,让他们的运动步数在社交软件上名列前茅,成为大家眼中的“运动达人”。
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同事们的细心指导下,三名年轻人逐渐掌握了通过野生动物的足迹和粪便观测和记录其活动范围和轨迹的技能。杨圣学指着地上的脚印,兴奋地说:“这个是梅花鹿的脚印,你看这个两个瓣,左边一个、右边一个,都像小月牙一样。”从最初对野生动物踪迹的一无所知,到如今能够准确辨认,他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巡护过程中,他们还承担着救助受伤野生动物的重任。一旦发现受伤的动物,都会小心翼翼地将其带回救助站。在近距离接触和喂养野生动物的过程中,他们对这些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为更好地观测野生动物,珲春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在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区域安装了红外相机。这些相机记录下的珍贵影像,为研究人员分析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此,杨圣学和伙伴们把这些影像素材视为“宝贝”。他们发挥优势和创意,将这些素材编辑成短视频,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野生动物。
珲春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6%,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70余种。“我们在野外巡护时经常能与野生动物‘不期而遇’,成群的梅花鹿在林中穿梭,‘傻狍子’看到我们也不害怕……”谈起在林间的“新鲜”经历,沈傅冕和赵祥平难掩兴奋。杨圣学感慨地说:“在珲春的这段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奇特,能参与保护野生动物,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珲春,杨圣学和伙伴们用青春谱写着“守护”之歌,动人的旋律在山林间久久回荡,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与远方”。
初审:金松延
复审:金鑫
终审: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