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瑰宝 参韵延边】从深山祭典到世界飘香,延边人参文化淬炼千年华章

时间:2025-06-17 来源:珲春广播电视台

在长白山腹地的莽莽林海中,一株株叶片翠绿、根须丰茂的植物静卧腐殖土之下,历经岁月沉淀,凝聚天地精华,它们被称为“百草之王”,在延边大地上书写了千年的产业传奇与文化密码。

图片

延边放山习俗的非遗密码

每当春雪消融,一支特殊的队伍便悄然踏入延边的深山之中。他们手持“索拨棍”,腰系“快当绳”,在领头“把头”的带领下,遵循着一套流传千年的仪式——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山”习俗。整个过程如同一场庄严的祭典:“拉帮”组队时的郑重、“搭老爷府”祭山的虔诚、“喊山”发现人参时的激动、“抬棒槌”采挖时的谨慎,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人与自然的契约精神。

图片

如今,在安图县奶头山村,游客也能跟随老把头的脚步,亲身体验这套古老仪式。采参前需郑重“拜老把头”,祈祷平安与丰收,发现人参踪迹时,一句“棒槌!”的喊山声在林间回荡,随后用红绳系住参茎,以鹿骨钎子细致挖掘,确保每根须毫完整无损,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生命的礼赞,让采参从生产劳动升华为一种文化传承。


2cbf69ba2596a1389a0a6257e36406b.jpg

图片

延边人参文化馆里的文化传承

走进延边人参交易市场四楼的人参文化馆,这里如同一部立体的人参史诗。馆内陈列着不同时代的采参工具,磨损的索拨棍见证过无数深山足迹,斑驳的参兜装载过代代参农的希望,而最令人驻足的是那栩栩如生的泥塑场景——参农弯腰查看参苗,在参园内躬身劳作,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历史的故事。

展馆精心划分为参史厅、赏鉴厅等区域,系统展示中国人参的分布、栽培与加工历程。鉴别野山参的口诀被醒目镌刻:“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锦皮细纹灵活体,须似皮条疏而清”。这些流传百年的经验智慧,不仅教会人们辨别人参品质,更传递着延边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延边人参产业蓬勃发展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延边人参产业也在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延边已聚集了包括紫鑫初元药业、可喜安生物、敖东药业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人参深加工企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人参深加工产业集群。随着现代科技的介入,让人参的价值得到了更深度的挖掘与拓展。从传统的中药材到如今琳琅满目的人参深加工产品,人参皂苷、多糖、多肽等精深加工制品不断涌现,涵盖了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全州现有人参加工企业 300 余家,人参产品 300 余种。

图片

图片

延边食参养生的滋补哲学

在延边,人参从不止于药材,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朝鲜族主妇们深谙“药食同源”之道,将人参巧妙融入日常饮食。江米鸡便是代表之作——整鸡腹中填入浸泡过的江米,配以人参、枸杞、红枣,经慢火蒸制,鸡肉的鲜香与人参的清苦在蒸汽中交融,滋补而不燥热。

图片

而更具标志性的参鸡汤,则体现了“以形补形”的养生智慧。选用童子鸡,腹塞糯米、人参、黄芪等食材,文火慢炖至骨肉分离。汤色清亮却滋味醇厚,尤其在秋凉时节,一碗下肚,暖意从胃腑蔓延至四肢,既是美食体验,更是身体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延边人参文化影响力不断拓展

随着延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类人参文化活动的开展,人参文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人参爱好者,提升了延边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参文化影响力。

延边生生不息的参魂

从放山人踏露进山的清晨,到科研人员彻夜不熄的实验室灯光,从泥塑中定格的历史瞬间,到直播间里热销的人参新品,延边的人参文化如同一株千年老参,根系深扎传统土壤,枝桠却向着现代天空蓬勃伸展。

未来,随着科技创新与品牌战略的深化,延边产的人参不仅会延续“百草之王”的荣耀,更将以健康中国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引擎之姿,让千年参香飘向更广阔的世界。

来源:延边交通文艺广播

初审:金松延

复审:杨叶

终审: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