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强县富民——吉林省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综述之二

时间:2023-12-05 来源:图们江新闻

抚松人参、洮南玉米制种、长白冰雪旅游、珲春海产品加工、公主岭汽车零部件……在吉林省,这些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吉字号”,皆出身“城尾乡头”的县域。


县域强,则全域强。吉林省地处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全省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域,振兴发展潜力更是在县域。

近年来,吉林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牵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奋力推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产业链留在乡镇,把价值链留给农民。2022年,全省县域实现GDP5652.83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省43.2%,其中7个县(市)超过200亿元,延吉、公主岭、农安分别超过3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3年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2年达到18314元,梅河口农民收入最高达到19841元。

提速提效 牵牢项目建设“牛鼻子”

县域经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省域经济的坚实支撑,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落一子而活全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要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壮大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

紧紧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吉林省大力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一个个规模较大、附加值较高、带动能力较强的项目在各县(市)纷纷落地,初步形成了德惠食品加工、九台生物制药、磐石金属冶炼、珲春海产品加工、公主岭汽车零部件、梅河口医药健康等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据省农业农村厅调度显示,5年来,全省县域立项规模以上项目近万个,其中超亿元项目占45%。2022年,各县(市)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400亿元。

因地制宜 特色产业托起“好钱景”

县域经济说到底是特色经济。“东北粮仓+天池好水+长白山药材宝库”是吉林省县域的标签优势。

立足资源禀赋,各县(市)围绕“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发展路径,推动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梅河口、蛟河等地做好“旅游+”文章,积极培育观赏农业、野外寻趣、生态采摘、民俗体验、红色观光等乡村旅游产品,客流量、旅游收入连创新高。

敦化、延吉等地做足“互联网+”文章,大力发展乡村电商经济,推动更多特色农副产品、文旅产品走出吉林、销往全国。

如今,一条条特色产业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成为撑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0家、创建省级产业园区51个,多数县(市)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

激发活力 跑出营商环境“加速度”

民之所需,力之所至。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亮点,我省持续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打造高效规范政务环境,各地先进经验不断涌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吉林省实现了同一行政职权政务服务事项,在省市县乡村名称、编码等16个要素基本一致,承诺办理时限平均压缩50%以上。“多层纵向贯通、多面横向联通”的全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县域全覆盖。在国家城市信用排名中,吉林省20个县级市综合平均分,居全国第一位。

在做好“招外商”的同时,吉林省切实做好“扶内商”工作。大力实施县域能人培育工程,鼓励各县(市)制定出台培育本地能人的支持政策,积极营造“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本地资本活力。

更简、更优、更实,当前“优”无止境的营商环境培育出吉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随着一个又一个重点产业项目由“蓝图”化为“施工图”,再从“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吉林省正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果敢担当,凝心聚力抓项目、用心用情优服务、全力以赴促发展,持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