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籽连心情更浓
——珲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报道之互嵌交融篇
记者 相文婷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次提出“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重要论断,让各族群众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互融共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从2019年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部署“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到2021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再到2023年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要求“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明确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时代意义,为珲春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路径。近年来,珲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深化互嵌共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大家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让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走进珲春市新安街道长安社区,在温馨舒适的“微课堂”书屋里,党建理论类、文史经典、生活常识等各类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几名居民手捧心仪的图书,专心阅读,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每隔一段时间,社区就会组织大家一起读书、学剪纸、下象棋,我们在互学互助中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就像一家人一样。”长安社区居民沈金荣说。长安社区党委书记吴日娜告诉记者,长安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每逢节假日都会组织开展文艺汇演、美食制作等联谊活动,促进辖区居民情感沟通,拉近邻里关系。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升级版”,珲春市以深化互嵌共融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积极建设“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深化各族群众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努力营造共居共学的浓厚氛围。通过成立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红石榴云上直播间”,对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信息、视频、微海报等进行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浓厚氛围。依托“红石榴”宣讲团,针对不同群体,灵活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常态化开展“趣味知识竞赛”“民族知识我知道”等趣味活动。同时,全覆盖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服务站、法律援助工作站等服务平台,为各族群众提供创业就业、教育培训、法律维权等服务,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日前,记者走进在珲春市第一实验小学,身穿红军服装的学生们正高唱国歌,向国旗行队礼。近年来,市第一实验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全领域、全过程、全学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珲春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实施“五大工程”,稳步推进教育先行校建设,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师生积极创作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等元素应用于学校办学和文化建设。深挖教学资源,开展集体备课、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精品课”课堂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教科研有机结合;通过开展“颂华夏经典 享文化根脉情”经典诵读、“民族团结 同心筑梦”书画展等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德育活动相结合,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通过设置展板,绘制宣传画、手抄报等形式,在校园内营造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开展推普周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语言规范和参与推广普通话的意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走深走实。技艺精湛的渤海国三足铁锅,质地温润的北宋白玉碗,美感十足的东夏国鎏金铜镜……在杨泡满族乡民族文化园研学中心的展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跨越时间的长河,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在研学中心的广场上,满族图腾柱、萨其城文化墙、百福图等多种文化交织在一起,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和统一性。珲春市采取实地踏查、会商研讨的方式,统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选定防川龙虎阁、杨泡满族乡民族文化园、敬信镇防川村等10个研学中心,从历史典故、地方特色、民风民俗中挖掘珲春的“三交”史,因地制宜打响特色研学品牌。同时,珲春市持续推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建设15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行校,采取“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沉浸式体验”于一体的模式,开展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推动各族学生学习同步、语言同学、困难同渡、和谐同创。近年来,珲春市稳步实施旅游促“三交”计划,建设东北亚跨境电商产业园、“蟹”逅珲春海鲜街、汉唐街、欧式街等具有珲春特色的高品质商圈步行街、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打造“网红打卡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游客在文旅体验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心抓好旅游促“三交”基地建设,选定龙虎阁、防川村、珲春党史展览馆、杨泡满族乡民族文化园等4个旅游促“三交”基地,以讲好“四个故事”为牵引,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主题,提炼升华讲解内容,提升景区景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氛围。在“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六要素中融入民族团结的理念,通过文旅融合、活动引领、品牌推介、非遗保护、创新宣传方式等,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持续展示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石榴抱籽脉相连,互嵌互融同发展。未来,珲春市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深化“三共四同”,积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方位互嵌,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初审:金松延
复审:孙 琳
终审:刘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