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打包”变废为宝
记者 杨文奇
虽是寒冬农闲时节,但记者走进珲春市密江乡密江村时,看到的是一幅忙碌的场景,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田地里收割机和秸秆打捆机正在有序作业,散落在田间的秸秆很快被收集起来,变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秸秆包,整齐地排列在田地中。操作秸秆打捆机的农机手是密江村党支部书记全昌吉。他告诉记者,每台打捆机每天可打包700捆秸秆。这些打包的秸秆将被统一装车,运往秸秆加工企业制成饲料,实现回收再利用。“密江村依托传统种植产业和密江村东阳屯标准化养牛项目,通过集中收集秸秆打包、销售的方式,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益8万元。”吉林省政府研究室驻密江村第一书记于会永告诉记者,2024年,密江村先后争取乡村衔接资金169万元和省政府研究室帮扶资金20万元,购置了5台拖拉机、3台秸秆饲料捡拾打捆机和2台搂草机等设备,为密江村和周边村屯的300公顷农田提供秸秆离田服务,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近年来,珲春市“以秸秆肥料化为基础,以饲料化能源化为重点,以原料化基料化为补充”,大力推广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通过对秸秆多层次、多途径合理利用,变“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初审:金松延
复审:孙 琳
终审:刘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