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扩“量”到提“质”——珲春市交通运输工作纪略

时间:2025-04-03 来源:珲春融媒

从扩“量”到提“质”

——珲春市交通运输工作纪略

记者 穆蓉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近年来,珲春市持续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交通路网、提升运输服务能力、提高利民便民水平,稳步推进交通事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在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面如同银色的丝带铺展在村庄与田野之间。如今,无论刮风下雨,村民们都能顺畅出行,这些路成为一条条连接民心、促进发展的幸福路。
“过去村里的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而且坑洼不平,特别难走。如今,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小甬路变大马路,运输车直接就能从村里把货拉到市里,太方便了。”说起村里的变化,东岗子村党支部书记关利华幸福感溢于言表,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在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打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珲春市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惠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民生工程,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着力促进农村公路与绿色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实现从扩“量”向提“质”的转变。
珲春市持续开展农村公路养护提升行动,加大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工程建设和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力度,将农村公路管养运营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考虑、同步实施,通过多方联动,及时检查、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公路的行为,依法保护路产路权,为农村群众营造绿色舒适安全的通行环境。去年以来,珲春市投资1442万元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投资7665万元改造危桥9座,投资1442万元推进4个乡镇水毁重建项目,投资52万元,先后完成了农村公路沥青灌缝242960延长米,处理坑槽280平方米,整治路域环境125公里。
驱车行驶在国道丹阿线珲春段,平坦整洁的路面似一条绸带向前延伸,道路两旁绿植整齐排列……这份舒适畅行的背后,是珲春市交通运输部门持续补强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的真实写照。
去年以来,珲春市不断深化公路养护机制改革,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打造珲春公路新形象。
围绕春季路况恢复、夏季防汛抗汛、秋季路况整修、冬季除雪防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重点,实现公路养护效益最大化。聚焦精细化管理质量提升,根据管养公路路况技术评定结果,科学研判和精准分析,因路施策、靶向施策、精准施策,分类分级、对标对表,科学制定公路养护计划。实行“早投入实现少投入,早养护实现少养护”策略,推行预防性养护。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更新和完善干线公路桥梁、弯道、视距不良等路段标志标线。投入2300万元,完成11项养护工程,完成293.4公里国省干线及县道小修保养工作,完成辖区5座隧道的机电及土建维修工作,顺利通过公路养护国检。
珲春市持续加大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力度,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深入推行“数字治超”执法模式,严厉打击“两客一危”“黑车”非法营运和出租车拼客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强化路域环境、驾培维修、邮政寄递等监管检查,全面提升交通综合执法质效。采取定点检查、流动巡查等方式,加强旅游沿线景区、汽车站及主要出城口等重点区域巡查频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共深入企业检查720家次,开展各类专项行动路面巡查车辆230余次,开展联合执法50余次,检查车辆1600台次。

在锦绣山河间筑成发展大道,于田畴沃野中铸就发展辉煌。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快车道,珲春市正积极构建立体互联、集约高效、建管并重、支撑有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高水平通道、高能级平台。


初审:金松延

复审:孙   琳

终审:陈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