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军蓄意制造并发动侵略占领沈阳,造成中国现代史上最沉痛的“九一八”事变。从甲午中日海战,到世纪初修南满铁路,东北这片富饶的土地一直被日本觊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几年,他们有计划地迁入近70万日本人,在我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上任意横行,而我们的东北老乡却只能被迫流亡关内,或被肆意奴役屠杀。从沈阳到黑龙江,日军受到东北军民的顽强抵抗。辽宁义勇军、吉林义勇军、黑龙江义勇军纷纷揭竿而起,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人数最多一度超过30万,半数以上是工人农民、地方保甲、绿林武装。“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众,两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最后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东北抗日义勇军的英勇抵抗,为后来创建东北抗日联军提供了经验和条件。1933年,中共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正式创建,以南满游击队为中心的抗日统一队伍逐步形成。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布,东北各抗日军队“一律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三、四、五、六军,以及抗日联军游击队。”同年6月,在“河里会议”上,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此后,杨靖宇数次率部痛击日本侵略者,四道江回头沟全歼邵本良部,宽甸四平街、双山子突袭日本守备军,桦甸大蒲柴河攻打日伪据点,发表《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通报书》,号召为“恢复中国人之东北”而战……战功赫赫、威名赫赫。1940年,东北抗联进入和日军拉锯的艰难阶段,他们弹药缺乏,装备和粮食补给朝不保夕,交通通讯全部切断,还有叛徒出卖,剩下的只有寒风朔朔和一腔热血。我们不知道,那一年2月23日午后,在三道濛江河边490高地,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中,杨将军在想什么。我们只知道他忍受着非常人所能忍受的饥寒和伤病,誓死不降。牺牲后日军在他身上搜出了三支手枪,230发子弹,发现他的胃部只有一些棉絮、树皮、草根,竟无一粒粮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1940年3月13日—15日,魏拯民主持召开中共南满扩大会议,他说:“杨总司令为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奋斗了一生。他的全部生活是党的生活,他没有个人生活。他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被日本侵略强盗杀害的,我们要完成杨司令生前未完成的事业。到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每个人都要问心无愧地站在靖宇同志墓前说:杨靖宇同志,我们在你之后,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从1931年到1945年,14年艰苦卓绝,14年浴血奋战。中国军队以伤亡380万的代价,共歼日军150万。东北作为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区域之一,为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做出巨大贡献。写不尽东北抗联、仁人志士的血泪抗争,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是东北抗联的一个缩影,他们的精神价值已经超越任何荣誉。
1946年,将军殉国后第6年,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1954年7月杨靖宇烈士陵园在通化浑江东岸的山顶破土动工,1957年9月基本竣工,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甬路正中是杨靖宇将军立姿全身铜像,身穿大衣头戴皮帽,脚蹬靰鞡手扶枪匣,目光炯炯昂首远眺,彭真同志题写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流光溢彩。
本期推荐4集历史题材纪录片《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由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纪录片历时三年拍摄完成,横跨4个省份、10余个城市,于高山密林中追寻抗联足迹,总行程3万多公里。更难得的是主创团队成功采访到了杨靖宇、魏拯民、陈瀚章的后人,以后辈回忆深情讲述先烈生前身后故事。2023年8月在CCTV—9首播,2023年9月复播,达到央视目标收视率130%。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2025年清明期间,4月4日、5日,吉林卫视每天两集重播,吉林市雾凇融媒全天展播,再现峥嵘岁月、祭奠烈士英魂。
2024年国庆前夕,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上映。有人看过后说,一直没等到彩蛋,走出电影院,发现高楼林立、灯光璀璨,这就是彩蛋。今日吉林,“金色吉林”“银色吉林”“蓝色吉林”“绿色吉林”“红色吉林”五彩缤纷振兴蓝图徐徐展开,炽热的家国情怀与美好的时代生活相互交织,这就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